理论天地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11-11-13 20:49   九江学院党校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我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实践活动和认识过程中,必然孕育和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引领社会思潮涌动的趋势。核心价值体系是构成社会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和文化规范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精神内核。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集中体现的内容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自己的主题、灵魂、精髓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提示我们: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指导,就无法铸就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告诉我们:伟大的共同理想基于伟大的共同事业;离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可能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启迪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之中;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动员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特定的价值观念是特定社会关系的反映,而核心价值是这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的导向性。不同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理想和社会追求。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要求和目标取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鼓舞人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基于一定时空体系内发展的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反映,并且同时以理想的形态引导、塑造着这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必须伴之以一种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文化认同力量,这种文化力量应该是与经济创造力相辅相成的。那种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文化力量,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价值观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念是集体生活的前提和条件。共同的价值规范可以帮助个体彼此照顾,形成共同目标,采取共同行动。没有共同的价值体系,就没有再生的社会共同体。显然,一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的民族国家内部力量整合的必需的要素:它不仅须臾不可缺少,而且其内在的性质也影响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现实的发展进程。现代社会是高度分化的社会,不同的分工形成不同的利益诉求。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们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差异和文化差异,引领、改造、提升、整合不同的社会观念;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全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国民素质的理想范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要求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一致,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
  又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互助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对文化建设、社会进步、人的发展发挥着引领和主导的作用。构建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健康协调运转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的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是提高社会主义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基石。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对内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繁荣富强;对外我们主张和平发展,实行平等交往、互惠互利。在和平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发展自己的硬实力,也要发展自己的软实力。发展软实力既可以增强内部凝聚力,形成强大的文化认同感,也可以缓解外界对我们的硬实力发展的不利反应,为硬实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软实力本身就是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的软实力建设,有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品质和外部感召力。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前提。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失去了灵魂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结构明晰和内在组成部分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使我们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事情的本质、明确发展的方向,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确立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牢牢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出发点的价值取向,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地位,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在于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体系,是发展着的科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不可能建设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也就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内在精神。
  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然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
  必须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必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教育是民族振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石。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材、进入课堂、深入学生头脑。同时,我们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面对日趋多元的社会,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形成共识的思想基础。
  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通过改造学风,加强理论与实际的互动,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作指导,不断重构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提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原载《前线》杂志2008年第2期)